首页顶头广告位置  
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联系我们
 
本网首页行业资讯市场动态综合述评开发应用矿物加工采选工艺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非矿产品
非矿设备非矿材料非矿标准非矿企业供求信息专利信息展会信息政策法规环境工程行业专家行业书刊
  您现在的位置:中国非金属矿资讯网 -> 锟斤拷锟杰硷拷锟斤拷
范围:标题全文   关键字:  频道: 每页条 
 
中国耐火材料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05-12-30      作者:      来源:本网
 

中国耐火材料发展方向
 
    中国是耐火材料生产大国和消费大国。用中国耐火材料行业协会会长陶若璋的话说。这既让人振奋,又让人不安。振奋的是,以2004年出口品种中较高附加值的耐材制品创汇比重首次过半为标志,中国耐火材料工业无论是在品种、技术工艺还是装备方面,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不安的是,中国耐火材料行业产业集中度偏低、资源忧患意识不强、缺乏专业分工等影响竞争力的因素还普遍存在。4月21日,陶若璋在2005年国际耐火材料技术展览和市场研讨会召开前夕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耐材工业发展全局,大力发展“绿色耐材”是中国耐材行业必须攀越的高峰。
    记者(以下简称记):据了解,4月26日至28日举办的北京国际耐火材料、工业陶瓷、工业炉窑技术展览会暨国际耐火材料技术、市场研讨会已经是第五届了。目前也已收近10个国家选送的论文30余篇。您认为,这种行业性交流活动为什么能吸引国内外广泛关注?
    陶若璋(以下简称陶):这表明中国在世界耐材行业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已是耐材生产大国、出口大国,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去年我在新加坡参加“第二届世界耐火材料大会”期间,与会者没有不谈中国的。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世界耐材行业发展格局正发生着深刻变化,而我国与世界相比差距还很大。
    一是用户用量下降,而我国耐材绝对使用量却在上升。随着高温技术的发展,世界耐材用量普遍呈下降态势。2000年世界耐材产能约4000万吨,而产量为2400万吨,其中美国的产量从1979年的600万吨下降到目前的300万吨,日本从1991年171万吨下降到2003年的120万吨,而中国的年产量从2001年的1070万吨、2002年的1480万吨、2003年的1477万吨,增长到2004年的1867万吨。这一方面说明我国耐材产品需求量在增加,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国耐材行业发展方式有问题,走的是拼资源、高消费的路子。
    二是企业数量多、规模小、集中度低,导致开发能力低,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少,行业缺乏竞争力。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耐材企业1136家。
    三是生产成本上升,利润空间被压缩。去年,我国耐材行业产销两旺,实现销售收入458亿元,同比增长36.7%;利润28.4亿元,同比增长32.4%。这是在人欠货款仍居高位(中小企业贷款困难,流动资金紧张),原材料及煤、电、油、运、销售成本大幅上升,出口退税率下降2~13个百分点的情况下实现的。与销售成本涨价幅度达37.7%相比,这28亿元利润实在是很不容易。
    记:这表明我国耐材行业在发展结构上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当前制约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还包括哪些?
    陶:首先是品种质量不能有效满足高温工业快速发展要求。我国耐材品种表现出“三低”。一是普通材料比重较大,而代表当今耐火材料发展方向的新型材料比重低。2003年我国耐材总产量为1477万吨,其中普通粘土砖产量为704万吨,占47.7%(日本占8.4%),硅砖87万吨,而新型碱性砖只有116万吨,约占7.8%(日本占16.5%)。二是第三代耐火材料——不定形耐材比重低。这类耐材特点是节能,使用方便,不成形生产,减少了占生产能耗70%的烧成过程能耗。2003年我国不定形耐材产量为246万吨,约占16.6%,日本占62.8%,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为40%~50%。三是更长寿、更节能、用户迫切需要的特耐比重低。如薄板坯连铸连轧是钢铁工业近终型高效连铸的新技术,所需异型浸入水口世界市场迄今仍被维苏威公司、RHI、黑崎公司瓜分。国内薄板坯连铸生产线已建十几条,但国产水口初露端倪,开发滞后,仍未从根本上打破依赖进口的局面。又如世界水泥回转窑大力推广应用无Cr6+污染的无铬碱性砖,美国水泥工业耐材无铬化比例1982年为40%,1999年达到97%,目前已达100%。而我国相关无铬碱性砖开发虽然已取得一定成绩,但是迄今推广无铬化还处于起步阶段。
    其次是产业结构调整滞后,导致一系列问题。如“一元化”格局(一个品种,没有多种经营)没有根本改变。还有一个迫切性的问题是资源问题,树立资源忧患意识已迫在眉睫。如我国菱镁矿储量达32亿吨,约占世界储量的1/4,且品位较高。但由于矿山管理滞后,开采无序,剥采比很低,资源性紧张问题十分突出。一些小矿主哪好挖哪,有的甚至“抠洞”掠夺式开采地下矿,其它的就扔了,导致许多优质菱镁矿山逐渐成为“开采死点”。一方面资源严重浪费,另一方面生产受电力短缺制约,导致电熔镁砂市场货紧价扬。
    再如高铝钒土,是另一种耐材主原料,目前我国的储量为3.39亿吨,山西、河南、贵州储量居前3位。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铝钒土的世界市场地位可与圭亚那媲美,,但现在没有竞争过它,不是总量不够多,而是开采无序、协调不力和矾土熟料均质化的差距等方面。由于铝钒土也是炼铝的原料,一些地方认为氧化铝值钱,资源向这方面倾斜,导致冶金耐材行业“等米下锅”。还有硬质粘土,目前,位居全国储量前列的山东省10个矿点中就有7个闭坑,原因是地质勘探跟不上,缺乏后续矿点,导致资源紧张。
    记:您认为解决上述问题有没有“捷径”?
    陶:“捷径”没有,但可以通过转变行业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具体说,就是走节能、降耗之路,解决行业发展中存在的结构性矛盾,提高科技含量,优化资源利用,创出中国自己的长寿、节能、不污染的“绿色耐材”品牌,实现行业与全社会的协调发展。
    “绿色”体现为节能、利废、健康、生态型产品生产。“利废”是与我国耐材生产、销售大国的定位相适应的。要重视用后耐材的回收利用,并将其作为行业品种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当前,资源隐患问题正在浮出水面,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部分原料进口依存度很高,成本大增,我们只有降低消耗才能持续发展。“健康”就是生产和使用过程、堆置都不危害人身健康和自然环境。“生态型”体现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目前,中国耐材行业协会正在制定“绿色耐材实施细则(标准)”,将绿色耐材生产标准化。
    说到品牌,我认为企业品牌是一流技术、产品、自主知识产权特别是核心技术的体现,也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这有助于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形象。现在,国际市场的贸易保护已从公开向隐蔽、技术性转变。只有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形成过硬品牌,才是战略性措施。当今日本耐材工业全力以赴强化研发能力,创造核心竞争技术以求生存的作法值得我们认真借鉴。
  记:从近几年的实践看,在行业管理改革后,行业协会在协调产业发展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您认为耐材协会这方面是否也是“很有可为”?从何而“为”?
    陶:用一个形象的说法,协会是协助全行业攀越“绿色耐材”高峰的“台阶”。我们背负着国家、行业、企业的重托,深感实践科学发展的紧迫性。也是有三方面的支持,我认为协会大有可为。在行业发展方向上,我们将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推动行业结构调整。
    一是全面推介国产优质耐材产品,打出“中国绿色耐材”品牌。其实当前很多优质耐材国内可以生产,但用户不太知道。像宝钢吨钢消耗9.3公斤,进口需求量不到2%。我们要建立一个推介优质产品厂家、品种的平台,促进结构调整,同行比较,不搞价格战,引导钢铁企业走出价格误区,树立“品牌不倒”的理念。有了市场认可,品牌可以有很长的生命力。如果市场不够,就快开发,快生产。用户一次投资高,但耐用,对耐材企业有震撼作用。我们还要将中国品牌打入世界市场,搞专利。今年7月,协会将举办“钢铁工业用优质耐火材料推介会”。此外,协会要与河南、山东耐材协会一起加快倒烟窑的改造,烟尘排放不达标的不准生产;还要推介唐钢、攀钢等一些耐材企业的质量、环保、职工健康安全“三位一体”的管理经验;举办ISO14001、QH-SAS18001培训班。
    二是规范国内外市场,制定行业自律指导价和出口产品最低警戒线。在反倾销问题上,一方面引导国内企业要以平常心态积极应对,另一方面加强出口市场规范建设,建立季度价格监控和预警体系,从自身出发减少贸易磨擦。目前将开始实施碱性耐材出口警戒价预警。
    三是组建行业“航母集群”。“航母集群”可通过优化劳动组合,以市场为纽带、品种为龙头,由几个大企业为核心,与以科技为先导的中小企业配套,形成整合,实现投资多元化的战略联盟,共同开发、采购、销售。
    此外,今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已生效。作为传统产业,耐材工业从道义上要承担起对人类减轻大气污染的责任。我们有一个设想,就是遵循循环经济理念,搞一个耐材工业园区,整个园区要实现清洁生产,提高中间产品价值,走一条节能、高效的组合式发展道路。比如搞菱镁矿综合利用,搞MgCO3回收CO2液化处理(石油开发),可使油井回采率提高15%~20%,延伸产业链。这些菱镁化工产品都可以从其中间成品中得到。如广泛用于污水处理(轻体氧化镁),橡胶、塑料的阻燃剂(氢氧化镁),医用(硅酸镁),电气绝缘体材料(电工级氧化镁)等等,其最终产品还可用于菱镁建材。一句话,用级外菱镁粉矿可以实现生产过程中的“零排放”,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总体来看,中国钢铁工业将持续、健康发展,中国耐材产业也会保持发展态势。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是直面转变行业增长方式,把发展思路从注重“量”的增长引到注重“质”、注重“协调”的方向上,在满足用户高品质、低消耗需求的同时,力促中国耐材产业攀上“绿色巅峰”。
 
 

如转载本稿,务请注明:转载自 “中国非金属矿资讯网” Http://www.cnma.com.cn

 
   
 
 
 
 
友情链接  |  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行业期刊  |  联系我们
京ICP备06013145号-1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西路甲50号-1 卷石天地大厦A座五层   邮编:100102
电话:010-64795861   传真:010-67898385   网站信箱fkzxw@163.com
Copyright © 2006 中国非金属矿资讯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6013145号